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另類中國政治改革的兩個邏輯謬誤


說回北京的社科院研究生演釋《另類中國政治改革》--即有別於西方政治的另一類發展理論,認為要達致已發展國家階段不一定要像西化民主社會一像,亦不必要在現階級促作民主或自由政制。

其實,在這一個另類的發展觀某程度說代表一個國家在參考其它國家發展之體制之時,也要因應國內文化及歷史作修改。不過,在中國社科院博士研究生的極端推演,全盤否定西方體制在中國的可行性,便會出現令中國尷尬的主權問題。

簡而言之,中國內地學生的政治推論如下
[LINE 主線]
1) 主張發展是多線性,基於文化與歷史差異。常以Conflict of Civilization佐證
2) 中國有獨特文化與歷史
1+2)西方政治發屏不能複製在中國
[LINE 副線]
1) 中國認為人權發展有階段
2)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1+2) 不能以西方完整發展的人權加於中國。常以中國網絡民主、鄉鎮民主來佐證

一)如上一blog述,這發展是分裂國家的理據。
奇怪的是,這推論我曾經聽一名女生說過
1) 主張發展是多線性,基於文化與歷史差異。
2) 西藏有獨特文化與歷史
3) 中國不應將自己的價值放到西藏去
結論:你幹嗎解放西藏? 

二)這推演也會自我破壞
1)因文化或歷史不同,如西方模式不能用於東方。
2)將東方無限分割
3)中國北方發展不擬中國南方
4)中國東南方發展不擬中國西南方
5)....
結論:如此推演中國必會分個主權國。

當然,這兩個反駁推論題在於,1)中國文化差異可大可小, 2)西方總有參考地方。要回避外國的政治壓力,在1&2兩方遊走便是。中國社科院的畢業生大多是日後國家陳樑。學柴九哥話齋,人生有幾多十年? 社科院這些學生花了三十年學習,努力不懈追隨這「獨特」國家發展路線,在西方及香港同志的尖銳追問之下都要努力反駁,真是前程錦鏽,目標在望(如上圖)。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發生在「社科院」春夏之交的小風波


零九年春夏之交, 一場由大學生主導的政治討論。不比廿年前的槍火,那一日的北京沒有人死。只有我在偷笑,

這年北京夏天來得早,正午的太陽把京城曬的火燙。悠悠閒坐在墨黑的軟坐,倚著闊大的會議桌是我在中國社會科學學院研究院的會議室。桌上淡而無味的清茶正等候一場豐有趣味的討論。在我左側坐著廿名來自香港大學的國際事務碩士生,來自香港與西方多國;在我右側是八位社科院的博士研究生,及帶領雙方的教授。雙語的自我介紹之後是香港學生求教的發問。這時,清茶還未感到氣氛會比自己更熱。

「和階穩定地發展,有三個面向:社會、經濟、政治。無疑這廿年,社會及經濟取得重大進步,但政治上還未有成果,如沒有民主、沒有人權保障。中國在社會與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拉開了政治發展的差距。在這不平衡發展下,中國發展可以和階穩定地嗎?」一名華裔港大學生問道。中國學生:「你的意思是沒有人權,中國就不能發展嗎?」這是類固醇都治不了政治過敏症。「你看不見中國近年的發展?」他續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同意中國近年在社會及經濟取得重大進步,我的問題是如果沒有人權,民主等發展的話中國發展可以和階穩定地嗎?」。「中國的發展背後負上中國文化與歷史,你總不能把西方的價值抽空放到中國裡吧。」社科院學生回應。

「Defence!」社科院學生的眼睛在咆哮。「Hold the line!」坐在中間偏左的我像在看雷霆救兵一樣。事實上,「工人權益得不到保障,你有何看法?」「美國也有勞工問題」;「有覺得何時可以取消新聞審查」「美國媒體監察也中國一同嚴重」;「民主是人民自發不是西方強加,中國大部份的平民只想喝荼及在太陽下打麻雀。那是中國人需要的自由」「那你如何看零八憲章。」.....在香港學生狂轟之下,其中一名社科院學生吹雞:「我覺得香港同胞應該明白中國國情,回應西方民主強求。」可惜土生土長的香港繼續與外國交流生一樣質疑中國政治改革。「你們這些黃皮白裡的草泥馬...」他們暗暗的罵。這個時候,茶都已經放涼了,我累得要鬆一下扭得疲勞的脖子。

本以為鬧劇已經結束,可以喝一口茶的時候。突然,社科院教授增援:「請問香港學生,哪是你心目中的中國政治改革目標?」杯子在唇邊止住。我們這一班從事公務,商界,及政界的港生四眼交投。(我想:我十分同意你們的講法,中國與西方差距太大嘛.中國政治改革要慢慢來,尤其是在CEPA第七期未簽定,香港未是人民幣對換中心,及所有內地人能在香港買股票....之前)。

其實,中國內地學生的政治推論十分完整. 簡而言之
[LINE 主線]
1) 主張發展是多線性,基於文化與歷史差異。常以Conflict of Civilization佐證
2) 中國有獨特文化與歷史
1+2)西方政治發屏不能複製在中國
[LINE 副線]
1) 中國認為人權發展有階段
2)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1+2) 不能以西方完整發展的人權加於中國。常以中國網絡民主、鄉鎮民主來佐證

奇怪的是,這推論我曾經聽一名女生說過
1) 主張發展是多線性,基於文化與歷史差異。
2) 西藏有獨特文化與歷史
3) 中國不應將自己的價值放到西藏去

你幹嗎解放西藏? 
(這是她問的。我是愛國的,至少在CEPA第七期未簽定,香港未是人民幣對換中心,及所有內地人能在香港買股票....之前)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副學士=賭客?


Question: 副學士是?

  1. 中七學歷
  2. 大學生
  3. 以上皆非(其它: 是賭客,在賭入大學,與中七學歷的賭客)

附上The Roundtable Network的的問卷調查報告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金融海嘯衝擊下的2009年,財政司司長在二月份的財政預算案當中推出多項保就業的措施。有見及此,The Roundtable Network圓思顧問有限公司(Powersoft)Roundtable教育研究中心就有關副學士學生的就業前景作問卷調查,以問卷方式隨機訪問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課程的核准副學士學生,以系統地觀察的他們對就業市場的期望。是調查在四月二日至二十八日進行,共成功訪問了516名副學士學生及應屆副學士畢業生。本調查一共發放調查問卷604份,回收率為85.4%。以516個成功樣本數推算,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約在正或負 4.1% 以內(可信度設於95%)。調查結果摘要如下:


一.    大部份副學士學生對香港經濟及就業市場的前景不樂觀

超過一半受訪者對現時的香港經濟狀況感到悲觀,只有約十分一副學士學生感到樂觀。而對香港將來的經濟預期,也有約半數受訪者感到沒有分別,有約三分一受訪者甚至認為會比現時差。反映,大部分的副學士學生均對現時及將來之經濟狀況感悲觀。超過一半的副學士學生均對成功求職機會感到悲觀及十分悲觀。同樣,對未來的的就業機會,大部分人回答都是沒有分別。反映,副學士學生及畢業生感受到經濟危機的壓力。

 

二.    普遍副學士學生認為副學士畢業生的月薪不低於六千元

約三分一人依然認為副學士畢業生要有8000元以上的月薪。接近四成受訪者認為月薪可在6001-8000元之間。只有百份之三十一受訪者認為月薪可以低於六千元。認為副學士畢業生的月薪應在四千元(政府建議的大學畢業實習生的最低工資)只有百分之三。研究員認為這個數字反映受訪者,作為勞方的最低工資。

 

三.    大部份副學士學生對中央還是香港政府的協助不太樂觀

無論是對中央還是香港政府,大部分受訪者的預期都是悲觀,反映出副學士已對政府處理金融危機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副學士對自身在社會的認受性亦較悲觀,反映出他們亦明白副學士這學歷在社會中沒有特別吸引力,只有升上大學才是真正出路。

 

四.    部份副學士學生否定副學士學位對就業的幫助,甚至後悔修讀副學士課程

由於副學士認受性低,有近半數受訪者認為副學士對將來就業用途不大,亦有近三分一受訪者後悔修讀副學士。

 

對於上述調查結果,如有任何垂詢,請與資深研究員馮智政聯絡(電話:2111-5890)。

 

Powersoft顧問有限公司  Roundtable教育研究中心

二零零九年五月十五日

特別鳴謝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國際學位課程中心學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
A13| 港聞 2009-05-16

35%學生後悔讀副學士 

【明報專訊】副學士資歷難獲社會認同,一項調查發現,35%受訪的副學士學生後悔修讀副學士課程,半數人認為即使完成副學士課程也無助就業,對求職感悲觀。

民間智庫組織The RoundtableNetwork 的圓思顧問有限公司及Roundtable 教育研究中心,上月以問卷訪問516 名副學士學生及應屆副學士畢業生,54%受訪學生對香港經濟感悲觀,近半學生認為難以在職場找到理想的工作。調查顯示,近四成受訪學生期望工作月薪是6000元至8000 元,3%人認為即使月薪低至4000 元也會接受。

指無助就業學費昂貴

圓思顧問有限公司資深研究員馮智政表示,逾半數受訪學生認為社會對副學士的接納程度偏低,如果有機會再選擇一次,35%人坦言不會再修讀副學士課程, 「他們後悔讀副學士,認為無助就業」。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說: 「副學士的學費高昂,學生拚命賺錢讀書,但課程對學習無幫助。」


 
文章編號: 20090516004019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星島日報
A20| 星島教育 2009-05-16

調查:過半副學士憂前景 

副學士就業前景一直為外界質疑,有機構就副學士學生對就業前景的看法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五成七受訪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悲觀及十分悲觀,有提供副學士課程的院校認為,政府應釐清副學士於教學政策中的定位,改善他們的就業情況。

3 5 % 學生表後悔

圓思顧問有限公司與Roundtable教育研究中心,於上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五百一十六名副學士及應屆副學士畢業生,發現五成七受訪學生對現時香港經濟狀況感到悲觀及十分悲觀。

經濟前景不明朗,五成七受訪學生認為對現時成功求職的機會感到悲觀及十分悲觀。即使可在逆市中找到工作,只有不足三成受訪學生認為副學士畢業生的月薪會高於八千元,有三成五受訪學生表示後悔修讀副學士學位。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認為,副學士畢業生不獲就業市場接納,是一個令人「酸溜溜」的情況,「花兩年時間攻讀副學士學位,畢業竟然只可做一份月薪數千元、要求中三學歷的工作,學生怎能負擔十多萬元的政府貸款?」

學者籲釐清定位

其中一所有提供副學士學位的耀中社區書院,該校社會科學及國際研究學院講師李家豪期望,政府能釐清副學士學位於教學政策中的定位,「究竟副學士課程應作為學生升讀大學的過程,還是作為能被社會肯定的學歷呢?希望政府能分清這點。」記者李盼儂




 
文章編號: 20090516003010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大公報
A09| 教育 2009-05-16

逾半副學士對認受性感悲觀 35%學生後悔修讀副學士

【本報訊】副學士升學及就業認受性低而為人詬病。一項調查發現,逾半數受訪副學士學生對其學歷在社會認受性感到悲觀,三成半更後悔修讀副學士課程。面對金融海嘯,近三成副學士認為月薪只有四千至六千元。

本港每年有約二萬副學士學生畢業,但經濟衰退令畢業生出路嚴峻。圓思顧問有限公司於四月間,訪問五百一十六名副學士及應屆副學士畢業生。調查顯示,逾五成受訪副學士對本港經濟及就業前景感到悲觀,近四成副學士認為月薪應介乎六千至八千元,介乎四千至六千元的則有二成八。調查還顯示,四成半受訪副學士學生認為持有副學士學歷亦無助就業,三成半更後悔修讀副學士課程。

耀中社區書院講師李家豪對調查結果感到詫異,他認為「月薪四千元多屬清潔工及快餐店的工種,期望僱主及社會接受副學士畢業生。」中原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金融海嘯影響下,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也不易,副學士將面對更激烈的求職競爭,甚至沒有機會投入勞動市場,即使成功求職,薪酬亦會下跌至五千元。

她表示,學士與副學士的畢業生薪水下降幅度相若,但是副學士學歷較低,就業更加吃虧,未來的就業困難度會大增,建議副學士畢業生多進修或準備一些專業資格證書考試,以提升自身競爭力。

關注副學位大聯盟召集人馮偉華表示,過往私人機構僱主對副學士欠認識,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應屆副學士畢業生就業前景無可避免難上加難,建議政府帶頭聘請副學士,為他們提供更多就業及升學支援。

他說,近年高考和會考後,不少考生選擇升讀副學士課程,但坊間開辦的自資副學士課程多不勝數,良莠不齊,部分學生修畢課程後亦可能得益不大,提醒學生必須留意院校的口碑及課程質素。




 
文章編號: 20090516002003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香港商報
B03| 香港新聞 2009-05-16

5成副學士睇淡就業前景 

【商報專訊】記者黃善衡報道:金融海嘯下本港市道低迷,正值新一批應屆副學士畢業生即將投身社會,他們對就業前景又有什麼意見呢?有團體的調查發現,逾半副學士生坦言本港現時的經濟狀況不理想,更有近5成認為修讀副學士對將來的就業沒有幫助。負責調查的學者指出,由於副學士認受性低,希望政府能推出更多的措施,協助他們就業。

圓思顧問公司於上月2日至28日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了516名副學士生及應屆副學士畢業生,以了解他們對本港未來經濟及就業前景的意見。57%受訪者指,對現時香港的經濟情況感到悲觀,而15%感到樂觀,而3成人認為,本港未來的經濟情況會比現時差。圓思顧問公司資深研究員馮智政表示,有57%受訪者認為自己現時難以成功找到工作,又就未來半年預計,有57%認為沒有就業機會與現時沒有分別,16%人更認為比現時差。

薪金期望下調至6 000元

另外,馮智政又指出,大部分副學士生期望的薪金有所下調,其中38%的受訪者認為,副學士畢業生的月薪是6001至8000元,而接受低於6000元的人則有31%。然而,近半數(45%)受訪者認為就讀副學士學位對就業沒有幫助。他解釋,數據反映副學士生願意下調薪金作為勞方的最低工資。

團體冀政府推措施助搵工

耀中社區書院社會科學及國際研究學院講師李家豪指出,當該校的副學士生知道近7成副學士生認為薪金在8000元下後感到啞然。他稱,副學士生與本科生一起上課時,由於水平不同副學士生均可能有挫折感,加上65%的受訪者認為本港副學士認受性低,他們更希望政府能推出更多措施協助副學士就業。


 
文章編號: 20090516001011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文匯報
A15| 香港新聞 2009-05-16

逾半副學士 對就業悲觀 

 【本報訊】(記者 劉美顏)經濟不景,大學生求職處處碰壁,學歷稍低的副學士更是前景暗淡。一項調查顯示,逾半副學士受訪者對經濟及就業前景感到悲觀,而職場競爭日趨激烈,近半數受訪者坦言,副學士學歷對將來就業用途不大,更有三分一受訪者後悔修讀副學士,反映不少副學士正陷入信心危機。

三分一被訪者後悔修讀

 圓思顧問有限公司上月就副學士學生的就業前景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了516名副學士學生。結果顯示,逾半受訪者對現時的香港經濟狀況感到悲觀,只有約1成人感到樂觀。至於預期香港經濟前景,約三分一受訪者甚至認為會比現在更差。

 此外,受訪者對自己求職的成功機會同樣不看好,超過一半學生坦言對求職不樂觀。至於薪酬水平,約3成人認為副學士畢業生月薪要有8,000元以上;接近4成受訪者認為月薪可在6,001至8,000元之間;另約3成人認為月薪可以低於6,000元;接受月薪在4,000元者,只有3%。

薪酬與廁所清潔工相若

 圓思顧問資深研究員馮智政指出,社會人士對副學士的認受性成疑,大部分副學士均認為只有升上大學才是真正出路。耀中社區書院講師李家豪表示,現時快餐店服務員、廁所清潔工、中餐館的洗碗工,月薪均有4,000至7,000元,但副學士畢業生的薪酬水平不過與此接近,難怪副學士生對前景不表樂觀。




 
文章編號: 20090516005007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香港青年: 統戰不是這樣做的!

噢,特首唔怪得香港國民教育辦得如此的差。特首曾蔭權 在立法會答問大會回答是否支持平反六四 問題時,曾回答:他「明白香港人對六四的感受及看法」、但「事件發生了到現時已經很多年了」,而且「國家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得到驕人的成就,亦為香港帶來經濟的繁榮」。他「相信香港人對國家的發展會作出客觀的評價」。從文句分析,曾特首意思肯定如吳靄儀議員所說經濟搞得好就可以不平反六四, 而且他相信這是香港人對六四的感受及看法。當然在自由開放的香港,任何人都可以有他對六四的見解,但如果曾認為這是港人的看法,那我同情地理解曾特首的失敗的國民教育。

先君子,筆者應向特首回應六四問題的勇氣而讚賞。在「我要做好這份工」的意識形態與北京老闆們的期許所擺佈下,特首嘗試回答吳議員有關六四的提問是勇敢的表現。加上,特首的回應不單是沒有直接隋入政治不正確的圈套,更沒有得失背後正正的大老闆。這一個回應已經顯盡曾特首自幾十年政務官練下的一手港式太極。不過,曾以國家發展與經濟繁榮為六四解話的心理,便露出了香港政府,甚至是中央政府對香港青年的陌生及無知。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青年願景── 對香港的六個冀盼


我們是一群來自研究及學術界、文化藝術界、傳媒界、非政府組織的青年公民社會成員。我們這一代香港人,儘管沒有經歷戰火洗禮,卻在成長中見證著香港多個轉捩 點。即使身份認同一再變改,對我們而言,香港依然不應是借來的地方,香港人也不應活在借來的時間。香港,依然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

近 年來,香港瀰漫著揮之不去的鬱悶──經濟的低潮、政策的折騰、狹隘的視野,以及對社會科學和實踐研究的輕視,使香港的優勢和自主性越見薄弱迷失。但政府和 不少主要社會資源的持份者,依然崇尚逾時的精英主義,習慣以由上而下的思維,延續昔日的管治模式;但在追求經濟增長或新機遇的同時,我們整體的生活質素卻 未見改善,社會的貧富差距越見巨大,離以人為本的社會越來越遠。這不但使我們感到無力和無奈,更令我們為未來擔憂。經濟和健康的連串危機,把我們從習以為 常的、效益主導的經濟生活中驚醒,告誡我們急需反思過去的生活價值,並為社會、經濟和生活模式確立新方向。

近 一世紀前,陳獨秀先生在《新青年》雜誌寫下《敬告青年》一文,寄語青年在風雨飄搖之時,承擔起改造社會之責。今天,我們作為生於七、八十年代前後、行政架 構及立法議會外的一群,也提出六點對社會的冀盼,希望拋磚引玉,帶動政府、學界和民間,開展對香港未來的討論;也希望社會痛定思痛、勇於變革,為下一代建 立一個視野遼闊、共同參與、不再反智的社會。

知性的而非官僚的

任何社會與公共政策,均應以嚴謹的研究作基礎,並以社科的謹慎態度將之納入公共行政體系之中,而非先有結論、後有研究。本地不乏水平出眾的學者和文化工作 者,但卻往往不被重視和鼓勵,無奈於學院進行與社會應用無關的學術論文,或在民間被視廉價勞工。無論是政府、企業,或掌握學術資源的機制,均有責任為本地 提供更自由、更富應用性的學術和文化土壤,推動更多與社會相關的研究及創作,尊重知識,同時為理想、實踐和創意拆牆鬆綁。

流動的而非停滯的

傳統『香港精神』,認為香港人肯捱願搏,自力更生便總有出頭天。但今天的香港階級流動停滯,青年人不是墮進無休止自我增值的扭曲循環,便只能在技術工作短 缺的勞工巿場徬惶掙扎,兩極化的勞動巿場抹殺了突破的可能性。香港需要更健康的勞動巿場和流動階梯,社會制度需要新的想像和更彈性的發揮空間,讓有新思維 和創作力的人──特別是青年人,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理念,自由創造自己和香港的未來。

多元的而非民粹的

自由多元的言論空間,是香港僅餘不多的既有優勢之一。唯有不以仇恨和恐懼推動討論,以知識和理性深化對話基礎,方能讓這優勢得到最大發揮。公民社會需要開 放、認真、互相尊重的討論態度,政府兼聽則明、民間互相包容,建構真正多元的、非形式主義的、由下而上的交流諮詢平台,深化知性討論,下一代才能在理性的 環境成長。

開放的而非封閉的

香港需要一個開放的政治空間,讓社會不同立場和階層者均可以參與管治。『均衡參與』不應是維護既得利益者、延續由一小撮政治精英把持政治困局的幌子,而是 一個整全民主社會的真正願景。在『一國』之下的香港,更有責任讓『德先生』好好定居,落地生根,作為中國民主化的楷模。

國際的而非孤島的

香港擁有大中華地區相對最寬鬆的媒體與網絡自由,加上殖民地的歷史因素,理應是一個國際城巿,這也是歷來香港對中國的價值。但近年香港卻越見去國際化,國 際視野淪為商業工具及包裝,社會卻缺乏對世界的認識和關懷,少數族群亦不被主流社會主動融和。在高喊「背靠中國、面向世界」口號的同時,我們必需主動確立 香港在國際社會的獨特價值,維繫本土社會的國際性,更具人文關懷地了解和參與世界,方能真正地拓展視野,擺脫孤島心態,確認自己的長處和路向,從而維持對 中國的獨特貢獻。

我們的而非無根的

『我們』指的是廣義的香港人,無論是年長或年輕、生於斯或移居至此,既視香港為家,便需正視本土的歷史脈絡,從個人的根,發展出屬於我們的路向。在全球化 席捲中國的同時,了解及確立自己獨特的定位更形重要。香港獨有的文化、歷史、複雜而多元的身份,在中國近代史,也一直具有富批判性的、醞釀新思維的優良傳 統。這些傳承,正是香港人的根本,我們務必對之珍重,並認真研究和借鑒。否則十年後的香港,只會淪為一個無根的社會,和一個毫無特色的夕陽城巿。

發起人: The Roundtable Network – The Social Science Network in Hong Kong [圓桌香港社會科學網絡] @成立四週年紀念 (http://www.roundtable.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