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香港vs. 上海:舉國體制vs.自由體制


香港經濟日報 
A25 |  國是港事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  By 馮智政 Roundtable網絡、圓思顧問有限公司資深研究員| 

原題:要贏上海 香港必須靠人才

「口裏叫哥哥,手裏摸傢伙」正是滬港兩地關係的寫照。不過這幾年香港危機意識薄弱,一直低估上海再崛起的決心及對香港的威脅。加上,中國內地官員「非競爭宣傳」,滬港兩個國金中心的藍圖變得迷糊。

滬港競爭已定性

  零和遊戲自03年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已經開始,5年半前,上海市長陳良宇宣稱以5年時間強化上海國內金融中心地位,為國際金融中心打好基礎。5年間,香港雖曾出現邊緣化危機論,但兩地分工的說法沖淡。09年,滬港競爭已被國家定性了。不進則退,是溫家寶總理向香港特首的訓示。無論如何傳譯,不進則退都難掩其零和、或競爭的本質。雖然溫總認為香港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但不進則退這一詞已否定了以前滬港同根、不打自己人的論調。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在日前回應滬港競爭時,他認為兩地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沒有否認兩地是存在競爭的。看來國家領導已認定上海將會同香港「挑機」,現時問題未出現時,不加理會。

「舉國體制」力度強 拓滬易事

  不容置疑,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機構、法律制度、人才、產品等各方面,暫時不比香港。不過,隨着內地的開放政策,及香港與上海的交流。不出幾年,上海在制度上可以直接挑戰香港制度。更重要的是,中國模式的經濟發展強調「舉國體制」-重視國家的動員能力及以自由市場配合國家指令發展。08年四川大地震,涉及面積是半個英國,涉及人口多於北歐3國,較美國風災救援,政治處理災情的效率是西方難以達到的。北京奧運在國際四面楚歌之下,中國政府在國內「吹雞」,立即全國山河一面紅。試想想,中國以舉國體制發展上海國金中心,指令國企發展上海,滬國金中心的成立可能只是5年內的事。

  一國兩制本是港商所求,又是港商所厭。舉國體制本可以同樣在香港實行,但是因為一國兩制令中國干預不了;二來兩制令中央與香港距離疏遠,不合舉國體制的基本精神。CEPA是中國干預之一,但是CEPA不只是中國派糖政策,而是其接軌WTO的實驗。就如徐林所說,客觀上中國需要在內地有上海這樣的金融中心。

視野公德心創新 內地學不了

  有危機不等如妄自菲薄,香港的內部競爭史上,深圳、廣州都曾向香港挑機爭做「南中國大佬」,甚至是國金中心,香港地位都未受嚴重打擊。據Roundtable網絡圓思顧問的研究報告,比較內地,香港人才的5大相對優勢為誠信、國際視野、創新思維、領導能力及公德心。香港人才比較內地更有文化及條件作為外國合作夥伴。基於中國一孩政策與過度重視高考,這一種人才質素是國內學不了的。加上,香港完善的西方教育及語文政策,香港的國際級人才較上海的平均而優秀。

  何時何地,人才質素是城市發展的最重要基石。香港正推行三三四改革,又在發展教育產業化,這兩大政策才是穩定香港競爭力的重點。當年英殖民地的時代,留下了制度性的起步點可以被國家的舉國體制追趕。

  放眼未來,香港特區教育產業及留住外國人力資源才是與上海比拼的籌碼。那當然,同一字頭總不能永遠自己人打自己人,但為了4、5年後的分餅大會。以現狀看,香港還有多少牙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