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青少年看通識教育」問卷調查報告, 互動教學勢成主流,母語教學有助通識教育


「青少年看通識教育」問卷調查報告


圓思顧問有限公司為 Roundtable Network下專責政策研究的一個分支。圓思在Roundtable教育研究中心的全力支持下於2009年4月至5月期間進行了一項名為「青少年看通識教育」的研究計劃,分析在香港中學修讀的中一至中三級逾500多名中學生,對通識教育科的目標、課程內容設計及評分準則等範疇的意見與期望。調查發現,逾半受訪初中生自認對通識科的認識只屬一般水平,八成受訪學生又認為,應以廣東話教授通識科。



「三三四」學制將於二零零九年九月開始實施,通識教育科亦將會成為新高中課程的必修科之一。通識教育科的設立,目的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然而,現時社會對於通識教育科的課題內容及評分準則,似乎仍未有一致的看法。由於通識教育對培訓學生多角度思考及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十分重要,所以政府必須審慎考慮學生對通識教育的看法及意見,以改善通識教育科的設計和定位。

有見及此,圓思顧問有限公司 (Powersoft Consultancy Ltd.)Roundtable教育研究中心 (Roundtable General Education Laboratory)的全力支持下在二零零九年四月中至五月中進行了一項名為「青少年看通識教育」的研究計劃,以評估在香港中學修讀的中一至中三學生,對通識教育科的目標、課程內容設計及評分準則等範疇的意見與期望。在為期一個月的問卷調查研究中,圓思透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向香港各區中學發出共600份問卷,並成功對當中520人進行訪問,成功率達86.7%

學生欠缺認知,應加強通識教育課程宣傳

是次研究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54.0%)的學生認為自己對通識教育的了解程度只有「一般」的水平,反映學生普遍對通識教育的了解未夠深入,故不難理解有逾半學生憂慮通識科成為新高中課程的必修科將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負擔。既然通識科是新高中學制的必修科之一,學校應該多向學生灌輸新高中學制下的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及基本概念,讓他們對通識教育的目的、課程設計、以至評分方法及準則有基本了解。

擴闊視野成通識科首要目的,培養公民意識未獲認同

對於通識教育的目的,普遍受訪學生都認為擴闊視野(68.7%)及加強對社會的觸覺(62.7%)是首要任務。另外,培養獨立思考(56.0%)、培養判斷能力(55.0%)及擴闊知識基礎(45.0%)都獲不少受訪學生選擇為較重要的通識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雖然教育局希望透過通識教育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資訊科技和技能,但研究結果顯示,只有30.4%的學生認為培養服務社會之意識是通識教育的主要目的,而認同培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及培養對學習的自主性之學生更分別只6.3%9.4%

對全球化議題感興趣,中國議題備受忽視

廿一世紀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年代,對國際事務的認知將會是香港年青人要面對的考驗。研究中,大部分學生就表示全球化(59.4%)的課題應該是通識教育的首要內容。同樣地,學生對有關全球化的議題,如多樣化世界的全球化趨勢(38.3%)及現代世界的和平與戰爭(39.3%)亦甚具興趣。另外,雖然中國與香港在經濟及政治上的關係十分密切,但只有22.7%的受訪學生認為有關現代中國的議題是通識科的首要課題。而有關中國的國情及發展的議題,例如現代中國的發展和現代世界中的中國文化遺產,都分別只有23.7%20.0%16.3%的學生表示感興趣。有見中國近年在國際間的地位日益提升,學校須要多加培訓學生對中國大陸的認知及設法提升學生對中國社會發展的議題的興趣。

互動教學勢成主流,母語教學有利通識教育

被問及通識科的教學方法時,逾半學生(53.3%)認為小組討論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有41.0%的學生則認為參考教科書是有效的學習途徑。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學生都認為參與工作坊(39.7%)、展覽(30.0%)及講座(31.7%)是有效的學習途徑,顯示多元及互動的教學模式將會是學習通識科的重要途徑。

另外,大部分的受訪學生都認為廣東話是學習通識科的合適語言,母語教學可以令他們更有信心參與通識科的課堂及小組討論,亦有利他們掌握通識科的概念及知識。

重專題研習成果,跟測驗考試看齊

值得留意的是,有接近三成學生覺得專題研習通識教育科評分準則所佔的比重應是最(27.1%),僅次於校內測驗考試的比重(32.9%)同時亦只有不多於兩成的受訪者認為日常課堂表現(16.3%)作業成績(14.6%)應該佔最多比重。由此可見,學生普遍認為傳統的評分方式未必能充分反映學生能力,反而專題研習會是較有效的評估方法。

圓思認為,教育局及學校應該向初中生灌輸新高中學制下的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及基本概念,讓他們對通識科課程有基本了解。同時,通識科的課程設計應平衡學生對本土、中國及國際的議題的認識,擴闊學生視野,並培養聯繫不同範疇的知識的能力。在通識科教學模式、教學語言及評分機制的問題上,學校不應墨守成規和過份倚賴傳統的模式,因為多元和互動的教學模式、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和富彈性的評分機制將更有效讓學生在通識科中得益及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

- -

此研究計劃的結果已於2009年7月2日的記者會上發表,並得到傳媒(如:成報、星島日報)的廣泛報導。

如欲索取「青少年看通識教育」的新聞稿,或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2111 5890
或電郵至
beckychan@powersoft.com.hk聯絡陳小姐。

*圓思顧問有限公司為特區政府效率促進組一般管理顧問公司 及 「商界展關懷」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