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後顏色革命以人為重點

馮智政@Roundtable
2010-4-24 大公報
○ 五年,前任吉爾吉斯總統巴基耶夫,在「鬱金香革命」中推翻阿卡基夫,從憤怒的民眾手上取得政權。五年後的今日,巴基耶夫敗於同樣憤怒的民眾,被迫出走再而 請辭。昨日的革命英雄,今日要倉惶逃難。吉爾吉斯變天是否表示了顏色革命的完結?雖然國內媒體不停吹捧華盛頓在東歐中亞民主革命的落幕,但事實上,是美國 和平革命已漸漸向新方向發展。

顏色革命在不同國家都發生過。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八九年十一月的 「天鵝絨革命」,○四年尤申科在烏克蘭推動的「橙色革命」,以及○三年喬治亞的「玫瑰革命」。然而它們都落個不能持久的命運。問題並不是出現在意識形態之 上,而是政府的管治問題,引起政權的更迭。取替巴基耶夫的奧通巴耶娃正是昔日革命同志。是美俄代理人戰爭?是親美陣營內訌?還只是領導的個人問題?

巴基耶夫是變天主因
○ 五年「鬱金香革命」推翻親俄獨裁的阿卡基夫之後,巴基耶夫挾著超過八成的選票當選,絕對稱得上為民意領袖。可惜,這一個由美國推出來的革命分子沒有當官的 才華,如同在阿富汗、危地馬拉等地的民主運動。華府推動政權有力,但扶植政權無術。巴基耶夫許下的眾多選舉承諾並沒有兌現,吉爾吉斯經濟沒有起色,也無法 提供足夠的社會保障。更甚的是,巴基耶夫政府管治手法長期備受批評。上任後不久,便傳出獄中政敵離奇死亡的醜聞。○六年更有國會議員阿克馬特巴耶夫兄弟的 槍殺案。過剩的總統權力在巴基耶夫手上不單沒有從制度上削減,而且添上獨裁者般的白色恐怖。據民主監察組織「透明國際」的資料,在全球180個國家當中, 吉爾吉斯的貪污指數排名第120,比中國(第79)及泰國(第84)更嚴重。溫總說中國的貪污已嚴重至危及政權穩定。吉爾吉斯政權倒台都不是純外國勢力所 致。巴基耶夫離開總統府後不久,普京為巴基耶夫管治下了註腳:「我回憶起巴基耶夫總統奪取政權時,大罵前總統阿卡耶夫在親屬執政、經濟和政治等問題上濫用 職權,而今卻是巴基耶夫再踏上了阿卡耶夫的不歸路。」

與其說吉爾吉斯政變是有外國勢力主導,倒 不如說是巴基耶夫沒有外國勢力支持。美國主導的「鬱金香革命」令吉爾吉斯成為華府在中亞的橋頭堡,並在當地設置馬納斯空軍基地以支援阿富汗等中亞戰爭。本 來受美支持的他,卻與俄國領導人會見,甚至接受克里姆林宮21.5億美元援助。相信俄國是要換取吉爾吉斯終止美軍的馬納斯空軍基地租約。自以為外交手段高 明的巴基耶夫,一度宣布不再續租,直至美國總統府親自介入,才以加租及增加援助換得保留美軍基地。左右逢緣的吉爾吉斯,以舊餸換人家茶禮,以一所美軍基地 向各國進行槓桿外交,實質敲詐。普京一怒之下便宣布,將對輸往吉爾吉斯石油製成品徵收百分之一百關稅。

四月中,奧通巴耶娃直取首都。巴基耶夫在家鄉只能號召五百多人參加集會示威,當然比不上泰國紅衫軍。美國毫無反應之餘,國內只有少數人聲援。可想而知,這個人在管治與外交上存在嚴重失誤。

外國勢力重政黨培訓

顏色革命後的國家相繼換馬,原親美的不是選舉下台,便因政變下台。看似顏色革命的失敗,但我們不要輕視兩點:(一)上馬的領袖多是顏色革命參與者,因此政局 只是由極親美變為理性親美;(二)外國機構在國內依然發達,當年在中亞主導或輔助革命的外國機構依然駐紮當地。即使政權更迭,它們都會繼續宣傳華盛頓共識 及西方價值。政局變更不單沒有為這些外國機構帶來損害,而且因為「第一次政權交替」而加強了政制民主基礎,合乎西方民主理論中的民主進程。從此兩點看來, 美國的中亞勢力並不是減弱了很多。加上主導革命的外國機構早已功成身退,留下的只有「後勤部隊」。始於冷戰時期,這一類型的非政府組織大多以公民社會、政 黨培訓為主要工作。經這幾次再革命之後,它們已明白政黨培訓、政治領袖是穩定的西式政權必要因素。

在這場動亂中,俄進美退,贏家不只是一兩個國家。吉爾吉斯作為美國在中亞的勢力,與美國及北約抗衡的上海合作組織才是贏家。這不單削弱美國在中亞的威脅,還使吉爾吉斯較自主地與周邊國家合作。總括而言,巴基耶夫一人下台,多國盡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