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以專題研習推動學生反思「全球化」現象的種種價值和倫理面向

1.以專題研習推動學生反思「全球化」現象的種種價值和倫理面向  [公教報] 2011-05-22 012 文教 馮智政 曾家洛

1 .公教報 | 2011-05-22
012| 文教| By 馮智政 曾家洛


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自二○○八年起,已開始推動不同項目鼓勵學生學習「全球化」概念及就相關現象進行探究。中心更透過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全球化」單元作為平台,引入「全球倫理」概念,鼓勵學生就各種全球化現象思考當中不同角色和持份者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二○一○年十月,更與「香港國際關係研究學會」合作推動「全球化」專題研習報告比賽。是項比賽初賽於二○一一年三月舉行,決賽則於五月舉行。
這次比賽採用「專題探究」形式進行,是基於這種方式具有以下兩個特點:學生自主和參與性較高;此學習方式是通過研究形式進行。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能對所探究的對象產生更深的了解和具有相當思考空間,去進行更具深度的倫理或價值反思。
主辦機構共接獲來自二十一間學校四十一隊近二百名學生報名參與。撰文時比賽已到達中段,並經初賽評審就各小組口頭匯報及書面報告作綜合評分後,選出了六隊出線決賽的隊伍。作者特意在一眾參賽隊伍報告中選出兩個不同主題,天主教學校隊伍報告,於《公教報》專欄與各讀者分享。
玫瑰崗學校隊伍
試圖解構富士康現象
隊伍「玫記解密」指出「國際分工一方面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卻產生剝削勞工的問題,造成血汗工廠。可見國際分工的影響有利亦有弊。」她們從個案研究和向內地民工進行問卷調查來剖析全球化的國際分工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富士康現象帶來的爭議等問題。她們指出國際分工能為發展中國家人民提供職位改善他們生活。然而,同時間部份企業只眼於經濟利益,忽視員工的感受和實際需要,在管理模式中滲入了「白色恐怖」,造成很多問題。隊伍最後嘗試以「義務論」來剖析事件並作出回應。她們認為「任何經濟活動中,獲利原則無可非議,但這不等於工人被剝削無可避免的。只要公司負起社會企業責任,對勞動者負上道德責任,工人的權益是可以被尊重的。所以我們認為確保社會公義的價值是大於只確保市場效率。」
蕭明中學隊伍
探究全球同性戀合法化現象隊伍「無明」指出「最初實施同性戀合法化的國家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和歐洲西部。隨著時間的推移,實施的國家散布至歐洲內陸以及北美洲。接著澳洲的部份地區也把同性戀合法化,最後少數亞洲地區也將此合法化。」她們認為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有著全球蔓延之趨勢。她們關注到這種情況背後與傳統婚姻觀的衝突,以及個體自由在社會中可被容納的程度。她們通過問卷調查指出「大眾認為的婚姻意義著重於情感的表達多於延續下代。儘管延續下代的百分比較低,但大眾對同性的婚姻和性行為都是較為抗拒,此可顯視出大眾並不贊同同性婚姻。同時,人們認為同性戀者有同樣享受互相愛慕、拍拖、同居及領養兒女的自由。」她們亦嘗試從多個宗教代表之訪問梳理不同宗教傳統對同性戀的看法,當中包括天主教陳培佳博士、道教湯偉俠博士、伊斯蘭教馬蓬偉和奧斯曼‧楊興本教長等。根據「無明」報告,她們在日後將嘗試訪問同性戀者,從他們自身角度去繼續剖析婚姻意義與同性戀關係這個課題。
通過以上例子,筆者認為專題探究方式在適度引領下,學生除能擁有較自由的空間建構知識、鍛鍊各種共通能力外,亦可成為促進學生倫理和價值發展的學習方式。而透過問卷調查,近百分之九十參賽學生表示參與此比賽能提升他們對全球化所引致各種現象的倫理及價值思考。因此,學校在推動專題探究時,也可以嘗試不只著眼理性分析,也可從人文視角引導學生在研習過程中,對倫理和價值觀念作更多和更深的思考及反省。
‧點亮心靈系列╱本專欄由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統籌供稿‧馮智政為Roundtable 通識教育交流協會;香港國際關係研究學會‧曾家洛為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
文章編號: 2011052253215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